品牌塑造|喚醒記憶的味道─ 東騰建設|專訪李天鐸建築師
品牌塑造|喚醒記憶的味道─ 東騰建設|專訪李天鐸建築師
李天鐸建築師談陶・東騰的建築設計思考
企劃小記
此文為東騰建設為個案【陶・東騰】企劃時進行的建築師專訪,李天鐸建築師設計的作品在台灣常引領時代風格,當談及為這塊東騰建設董事長的起家厝做設計時,為什麼選用日本燒製的「陶磚」這個元素作為建築語彙?以及對於這棟建築設計、此地鄰近建築師王大閎早年設計的自宅,關於整體聯結運用在建築設計的思考脈絡
專訪內容
所有的事情推到極致之後,會有一個反璞歸真的轉捩點,我覺得應該從現在開始。我選擇很少用於私宅的「陶磚」作為情感連結、工藝傳承的建築語彙。
思考這件作品時,正好是王大閎先生100歲生日,王先生是影響台灣建築教育很重要的前輩。
我想把記憶裡影響我們非常深刻的素材、建築型式、建築空間…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前輩…,回到當下,用「建築」做連結,這些多層次、多面向的養份,如同影像般層層疊上去,構成豐厚的織理。
每個建築像一個逗點,用一個個作品來成就都市。建築理論是Ongoing,因著城市脈絡,因著歷史文化積累,因著時代精神,演化、生成新的思路。
我認為建築師要做的事,是創造環境而不是設計一棟建築而已。做一個建築人,要怎麼能持續不斷幫這個城市創造好的生活空間,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反省,不斷地回到核心反思、推演。
如果台北的每一棟建築,甚至台灣的每一棟建築都經由不斷辯證,不斷推翻再確立而來,我覺得台灣就會變得很不一樣。
有些事,隨著時空改變會漸漸消失,趁我們還記得的時候,把那些味道再找回來____李天鐸
關於王大閎先生
被譽為「建築詩人」的王大閎先生(1917-2018),因建築設計中融入傳統人文思想,兼有文化性及藝術性,對台灣現代建築發展史的標竿性,獲頒第13屆國家文藝獎,2013年更獲第33屆行政院文化獎。
已拆毀的建國南路自宅,是王大閎先生的第一件建築作品,公認最能代表其建築風格,也是自宅唯一的獨棟別墅。2017年摹擬重建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南側公園,以「王大閎建築劇場」的型態,構築獨特的觀賞經驗,是喜愛建築文化必朝聖之地。